曾士峨,字迪勋,1904年春出生在原益阳县樊家庙乡的一个农民家庭。中学毕业后,考入益阳信义大学,并接受革命思想熏陶,带领同学开展学生运动,后投笔从戎,参加北伐。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秋收起义后,跟毛主席上了井冈山。
由于他工作勤奋,团结同志,模范带头,在战斗中进步很快,不到五年时间,就由红军连长提升为红十一师师长。1929年秋,他在一封给亲友的信中写道:“离家四载有余,虽奔波南北,历尽千辛,然为大众之生息,常觉无形的快慰”。一字一句展示了革命者的高尚情怀。
在第三次反围剿中,曾士峨带领红十一师东征西杀,屡屡歼敌,使国民党军闻风丧胆。尤其在高兴墟一战中,红十一师面对国民党两个“铁军”师的两面夹击,情况十分危急,但曾士峨沉着指挥,灵活作战,击退了敌人无数次进攻,为大部队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最后敌人集中数千兵力,四面包抄红军,终因寡不敌众,曾士峨在带领突击队冲锋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仅27岁。对曾士峨的牺牲,毛主席评价很高:“他亲自带领部队冲锋,扭转了危局,曾士峨是好样的!”红军总部发出通报号召大家学习。1987年冬,家乡人民为让曾士峨魂归故里,将其遗骨从江西迁葬到会龙山,并立了一座高大的纪念碑,耸立在青翠的会龙山巅。
由于他工作勤奋,团结同志,模范带头,在战斗中进步很快,不到五年时间,就由红军连长提升为红十一师师长。1929年秋,他在一封给亲友的信中写道:“离家四载有余,虽奔波南北,历尽千辛,然为大众之生息,常觉无形的快慰”。一字一句展示了革命者的高尚情怀。
在第三次反围剿中,曾士峨带领红十一师东征西杀,屡屡歼敌,使国民党军闻风丧胆。尤其在高兴墟一战中,红十一师面对国民党两个“铁军”师的两面夹击,情况十分危急,但曾士峨沉着指挥,灵活作战,击退了敌人无数次进攻,为大部队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最后敌人集中数千兵力,四面包抄红军,终因寡不敌众,曾士峨在带领突击队冲锋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仅27岁。对曾士峨的牺牲,毛主席评价很高:“他亲自带领部队冲锋,扭转了危局,曾士峨是好样的!”红军总部发出通报号召大家学习。1987年冬,家乡人民为让曾士峨魂归故里,将其遗骨从江西迁葬到会龙山,并立了一座高大的纪念碑,耸立在青翠的会龙山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