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益阳市赫山区“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2-04-15 10:20 信息来源:区发改局 作者:发改局 浏览量: 字体:【字体: 【打印本页】

部门解读:益阳市赫山区“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

 

202202月,我局印发了《益阳市赫山区“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对《规划》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背景依据

“十四五”时期是我区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的重要阶段,也是在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根据近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赫山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共赫山区委关于制定赫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2021-2025年)》《湖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2021-2025年)等,制定《赫山区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主要阐明了“十四五”时期赫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重大工程等,是全区各有关部门履行经济调节、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指导未来五年赫山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二、总体思路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按照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农业功能,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产业化进程中的关键性环节,以产业现代化,引领全区农业的整体提质、升级;构建现代农业多元模式,探索水域经济、林下经济等多种生态模式,保持农业生态环境,促进湖区、山区经济新增长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精准扶贫落实到位;以产城、产镇、产村融合、美丽乡村为依托,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三、“十三五”期间主要成效

“十三五”时期,我区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农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20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92.77亿元,较十二五末(62.4亿元)增长48.7%,落实粮食播种面积104.86万亩,总产再次突破10亿斤,完成了全年46.79万头的生猪出栏任务,蔬菜、水产品、茶叶、中药材、水果、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快速发展,产量分别达到75.27万吨、2.95万吨、0.3947万吨、4.36万吨。二是农业布局区域化初步形成。基本形成了主导产业鲜明、优势产业突出、区域布局合理的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了以兰溪镇、八字哨、欧江岔、泉交河、笔架山、龙光桥、沧水铺、泥江口和衡龙桥镇等乡镇的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以绿健、三益、风顺、竹泉、旺府、银桥、土耕蔬菜、台上屋香菇、泥江口太阳庵蔬菜等九大蔬菜基地;以新市渡、龙光桥、八字哨、笔架山、牌口、欧江岔、泉交河等乡镇的畜禽水产养殖;以沧水铺、龙光桥、泥江口等乡镇为主的花卉苗木种养基地。三是农产品质量与品牌双向互促。实现全区高产创建示范片、高档优质稻示范基地及“稻+千亩示范片标准化生产率达100%。共申报“二品”认证产品100个,其中绿色食品62个,无公害食品38个;赫山兰溪大米3月份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授牌。四是农业观光休闲化稳步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等深度融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预计可达2.5亿元;积极打造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五是循环经济发展效益已凸显。全区完成统防统治面积87万亩,绿色防控面积52万亩;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完成测土配方技术推广面积147.25万亩,推广配方肥3.85万吨,落实绿肥面积13.5万亩。六是农业科技集成化凸显成效。2020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和畜禽良种化率达98%,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有效减少农药用量7%以上,水稻病虫整体防效超90%。七是农业产村一体化融合发展。截至2020年底,我区共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8家,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07元,年均递增9.29%;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1.941下降到2020年的1.851。八是体制机制创新成果成效显著。“十代十化”社会化服务模式年服务水稻生产100余万亩次,实现产值5000多万元,带动农民增收过亿元。九是农村社会事业正全面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取得进展,农村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不断上升,建档立卡户实现100%覆盖,完成对全区58处水厂强化检修维护、水源保护、水质监测,社会养老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四、主要目标

围绕农业“四化(规模化、产业化、品质化、信息化)同步”发展战略,从2021年到2025年,通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以“一乡一品、一村一特”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空间布局,重点打造“一轴(银城大道)两翼(“东翼”指长常高速以东的湖区发展翼,“西翼”指石长铁路以西的山区发展翼)多点(衡龙桥、沧水铺、笔架山、会龙山等乡(镇)的休闲农业观光示范点)”的空间布局,重点培育八大产业(粮食、畜禽、茶叶、中药材、休闲农业等五大特色产业和果蔬、水产、竹筷三大传统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产业链条化,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促进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在稳定粮食生产、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型主体、改善生态环境、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六个领域取得较大进展,美丽乡村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三产融合发展、智慧农业等五个方面走在省市前列。到2025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全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8%,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测评达到82分,基本达到农业现代化水平。

五、重点任务

《规划》共有六章。第一章为发展基础,主要阐述了十三五以来的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第二章为形势分析,对目前的发展机遇和主要挑战进行了分析;第三章为总体要求,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第四章为产业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建“一轴两翼多点”的空间布局;第五章为主要任务,共分8小节,分别对农业生产要素、高质量发展、农业三大体系、绿色发展、乡风文明、治理体系、农业农村改革、城乡融合发展等内容进行规划;第六章为保障措施,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服务保障等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到2025年,乡村振兴初见成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基本建成。二是提升乡村宜居水平。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提升农村治理能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使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大力发展现代特色高效农业。一是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推广“稻油(肥)、稻渔”综合种养等种植模式,打造“岳来岳好”菜籽油品牌,全力打造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全面推广高档优质稻50万亩,重点打造早加晚优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30个。全面提倡合理轮、间、套作,提倡设施栽培,推进蔬菜标准园、特色园建设,稳定蔬菜播种面积27万亩,产量68.5万吨;构建以粮食为主导,大力发展油菜等经济作物,实施提质增效示范工程,构建以果蔬、茶叶、中药材、水产、畜禽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培育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二是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到2025年,全区新建成高标准农田29.45万亩,耕地地力提升0.5个等级,有效灌溉逐步提升。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园、重点产业基地等基础设施配套,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辅助设施建设。

(三)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是稳定保障粮食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及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坚守65万亩耕地红线。二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二品一标”产品认证力度。到2025年,全区二品认证总数达100个以上,认证产品达到上市农产品生产规模的100%。三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科技创新。每年培育100个左右科技示范户、创建科技示范村或科技示范企业。四是打造特色知名品牌。培育一批产值超10亿元、100亿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产值超十亿元农业产业镇(乡),创响一批乡字号”“土字号乡土品牌。大力开展二品一标产品认证力度,打造赫山农业十品。到2025年,全区二品认证总数达100个以上,认证产品达到上市农产品生产规模的100%

(四)推动三产深度融合构建产业体系。一是培育壮大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到2025年,新发展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15家,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350亿元。二是创新产业融合机制。建设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龙头企业、配套服务组织集群集聚。四是提升农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旅一体、文旅一体等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壮大一批宜居宜业的特色村镇和田园综合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五)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清洁生产。持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膜回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清洁生产。二是构建绿色农业循环体系。探索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广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和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模式,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用。

(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一是深入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我区农业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快构建权责明晰、上下贯通、指挥顺畅、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二是推进构建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明晰农村集体所有权权能,加快构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三是实施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创新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实施。四是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人居环境管护体制。健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