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经济运行稳中有升

发布时间:2017-04-26 10:29 信息来源:统计局 作者:统计局 浏览量: 字体:【字体: 【打印本页】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区委、区政府准确把握新形势,积极应对新挑战,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克难攻坚、逆势而上,促使全区经济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及特点
  (一)经济总体稳中有升。一季度,全区经济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的运行态势。全区地区生产总值57.8亿元,增长8.4%,增速高于全市1.2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亿元,增长2.6%,增速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1.0亿元,增长7.1%,增速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8.3亿元,增长11.3%,增速高于全市2.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5.5∶36.9∶47.6调整为14.6∶36.4∶4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2亿元,增长2.7%,增速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一。一是播种面积扩大。全区早稻播种面积55.8万亩,比去年略有增加。二是集中育秧全面推进。大力推广水稻叠盘暗室出苗技术和“1+N”供育秧模式,积极扶持集中育秧主体开展集中育秧。全区落实早稻集中育秧面积14.2万亩。三是蔬菜生产整体形势平稳。截至3月底,全区蔬菜播种面积12.9万亩,较去年同期新增播种面积0.1万亩;上市鲜菜约2亿千克,比去年同期增长4%;产值约2.1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三)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全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9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5.8亿元,增长14.3%。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位居全市第二;其中龙岭工业园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79.9亿元,增长19.2%。从产业结构来看, 两大工业结构相对均衡。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1亿元,增长17.1%;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2.7亿元,增长11.6%。从经济类型上看,股份制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7.2亿元,增长16.2%,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1.9%。从产销方面来看,产销依然两旺。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05.8亿元,产销率达100%。
  (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区完成固定资产35.5亿元,增长14.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一。在库项目个数为215个,其中五千万以上投资项目72个,完成投资21.4亿元,占比60.2%;五千万以下投资项目143个,完成投资9亿元,占比25.4%;房地产投资为5.1亿元,同比增长30.4%,占比14.4%。工业投资14.5亿元,工业技改投资6.7亿元,房地产销售面积16.8万平方米。
  (五)商贸经济活跃。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亿元,增长11.9%,增速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一。按地域分,城镇零售额27.6亿元,增长10.8%;乡村零售额5.3亿元,增长17.6%。按行业分,全区批零业实现商品零售额28.7亿元,增长11.8%,住餐业实现零售额4.2亿元,增长12.5%。
  (六)财政运行稳健。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385万元,增长16.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836万元,增长8.63%。分收入结构:税收收入完成33365万元,增长17.26%;非税收入完成13020万元,增长15.64%。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0064万元,增长38.8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5544万元,增长20.21%;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2元,同比增长9.1%,位居全市第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83元,同比增长9.3%,位居全市第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29元,增长8.3%,位居全市第三。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
  (一)房地产投资后劲不足。房地产投资增加主要得益于万达、海洋城两个房地产项目。一季度其房地产投资占房地产总投资的42.7%,对房地产投资贡献明显。然而,这两个项目预计会在今年完工,目前还未发现有重点可入库的房地产项目。
  (二)工业企业产业结构不优。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少;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多,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资源型、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少;产品和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
  (三)商贸四大行业发展参差不齐。一季度批发业实现限上零售额17518万元,下降6.4%;零售业实现限上零售额62663万元,增长19.1%;住宿持续低迷,实现限上零售额2135万元,下降1.1%;餐饮业实现限上零售额1633元,增长24%。批发业和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四大行业发展参差不齐。由于零售业占全区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74.6%的行业,零售业的稳定增长是支撑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
  (四)服务业统计起步较晚、范围不全。服务业统计范围广泛,囊括了国民经济20个行业门类中的18个,涉及49个行业大类,调查对象错综复杂,既包括企业,也包括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统计难度大,而我国服务业统计工作起步较晚,与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仍然有一定差距。
  三、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加强统计联管,确保各项数据全面统计。为了各项数据能够做到应统尽统,迅速出台统计联管制度。统计联管借鉴了桃江和安化的统计联管制度,结合全年各科局表现,将分别给各科局予以相应奖励。对入规“四上”企业和5000万以上项目也给予科局和乡镇、企业相应奖励。
  (二)强化工业生产调度,力促工业提质增效。一要建立工业主管部门运行调度机制,加强调查研究,着力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深挖企业潜力,力促企业增产增收。二要优化服务,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相关部门应深入企业,摸实情、破难题,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主动搞好服务工作,增强企业生产的信心。三要加大银企合作和对接力度,加强金融资本的整合与利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瓶颈,加大对企业的政策、科技、人才、资金、信息和文化的扶持。
  (三)强化项目调度,增强投资增长支撑。一要切实加强项目入库工作,不断壮大项目库。项目主管部门督促实施单位尽快完善相关手续,确保按时入库入统。二要切实加强项目进度推进,确保计划完成。对前期因各种原因无法开工或停工的项目,项目责任单位要加强指导和对接,认真梳理原因,制定工作方案,抓住关键、重点、难点问题着力破解,推动项目及早开工或复工,力争早日进入实质性建设,确保投资进度。三要加大重点项目督促检查力度,对进展缓慢、未正常建设的项目进行通报和“倒逼”,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综合协调,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四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一批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税收贡献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完善更新项目库。
  (四)强化消费统计,力推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商贸对经济的贡献不断加大,加强市场消费统计势在必行。一要加大准限上企业入统力度。主管部门要积极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引导有条件的商贸经营者积极转变身份,注册为企业,增加全区限额以上企业个数,真实反映全区商贸流通水平。二要积极引导有条件的生产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创新营销模式,强化电子商务消费统计,为全区商贸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适应新常态,树立“大服务业”统计新思维。当今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已成为新常态的典型特征。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各级党政领导对服务业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文化、体育产业也纳入国民经济统计,服务业统计工作也面临新挑战。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服务业统计必须立足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树立“大服务业”统计思维,不断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创新服务业统计产品,为新常态下的宏观决策提供及时、准确、优质的统计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