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益阳市赫山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毫不松懈抓好2024年粮食生产工作的通知

信息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作者: 浏览量: 字体:【字体: 【打印本页】
索引号: 4309030009/2024-1914561 发布机构: 赫山区农业局 发文日期: 2024-02-29 11:06
信息类别: 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 政府网站

  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龙岭产业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区委各部办委,区直及中央、省、市驻区相关单位: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年粮食丰收意义重大。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粮食生产的决策部署,努力实现粮食生产“三稳一扩一提”(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继续扩大油菜面积,着力提高单产)的目标,牢牢把住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现结合我区实际,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安排,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稳产保供、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统筹粮食生产保供给与农业调结构的关系,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力实施集中育秧设施建设行动,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农业设施化、生产机械化、服务社会化,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降、总产不减。

  二、目标任务

  因地制宜,稳定发展双季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5万亩以上,其中大豆播种面积0.73万亩、玉米播种面积2.3万亩、油菜播种面积11万亩。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显著提升,其中水稻单产提高0.5-1个百分点、玉米提高1-1.5个百分点、大豆提高0.5-1个百分点、油菜提高2-3.5个百分点,确保粮食总产量达10亿斤、油菜总产量达1.2万吨。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耕地保护利用,夯实稳面积稳产量基础。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一是加强耕地数量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田长制”,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切实加强耕地用途管控,持续整治乱占耕地建房、“大棚房”等问题,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复耕和存量耕地“非粮化”整治,力争全年恢复耕地0.81万亩、存量“非粮化”耕地恢复种粮0.33万亩。二是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小田改大田”,建成高标准农田16.26万亩。持续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探索畜禽粪污还田模式,鼓励使用有机肥,扩大绿肥种植、秸秆科学还田,力争发展绿肥面积7万亩以上、秸秆科学还田70万亩次以上,确保耕地质量等级平均达4.25。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任务,确保通过省级成果验收。三是推进撂荒地利用。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撂荒耕地利用。湖区复耕的撂荒地,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山丘区根据立地条件、产业基础,坚持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发展粮食、蔬菜等农作物;对确无人耕种的,鼓励村集体统一收回、统一流转、统一复耕。加强耕地撂荒监管和约束,对撂荒一年以上的耕地,取消次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格。防止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撂荒弃耕。四是持续调优种植模式。在宜双则双、应种尽种的基础上,推行水旱轮作等种植模式,积极发展冬季油菜生产,扩大冬闲田利用,实现绿色过冬。充分利用旱土、高岸田、田埂、严格管控区种植玉米、大豆等粮油作物,力争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0.87万亩以上、旱杂粮面积8.9万亩以上。同时,在低洼田继续探索“稻+”综合种养模式,提高耕地综合利用率。

  (二)落实关键技术措施,挖掘扩面积提单产潜力。在扩大种植面积基础上,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整建制推进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实现“三主”融合,全环节、全过程、全要素挖掘扩大面积、提升单产潜力。一是抓实早稻集中育秧。扶持、发展和壮大早稻集中育秧主体,鼓励村组联合建立应急育秧点。支持新(改)建集中育秧设施15个、面积5.33万平方米。发挥智能化育秧工厂和催芽密室育秧能力,提升早稻集中育秧社会化服务水平,带动全区完成早稻集中育秧面积33.6万亩以上。着力扩大双季稻种植,力争全区早稻播种面积42万亩以上。二是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加快推进品种优质化,推广“早专晚优”品种搭配模式,早稻重点推广湘早籼45号、中早39、中安2号、中安7号等,中晚稻重点推广臻两优8612、农香42、西子3号、泰优390、健湘丝苗、泰优银华粘等。鼓励一季稻区发展优质再生稻。持续开展镉低积累水稻品种试验、示范,推广镉低积累水稻6.2万亩以上。依托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赫山兰溪大米”产业研究院,继续选育“赫山兰溪大米”专用品种。鼓励开展优质常规稻种子提纯复壮和新品种展示示范,争创国家常规稻制种大县。扩大“三高两低”油菜、耐密高产玉米、优质高产大豆等优良品种种植,力争良种覆盖率达100%,实现“一片一种”。三是实施农机农艺融合。积极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发展智能农机。稳步推进农业机械转型升级,推广应用深松深耕、高效低损联合收割、油菜专用高效低损分段收割、散粮运输和储粮新型装具等机械。整片整村整乡推进水稻机插机抛,加快推广机械化育苗和移栽技术,力争推广水稻机插机抛面积20.56万亩以上,其中早稻机插机抛面积11.98万亩,全区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2%,油菜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四是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加强病虫害监测体系建设,强化水稻“两迁”害虫、二化螟、草地贪夜蛾、稻瘟病等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完善防控预案。加强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培育,统防统治服务面积达98万亩,力争水稻统防统治覆盖率达94%,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加强倒春寒、寒露风等自然灾害预警和防控,加大福寿螺、稻水象甲等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完善细化防灾减灾预案,做好自然灾害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落实落细防范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因灾损失。

  (三)抓实示范引领带动,促进全域均衡增产。推进整片整村整乡示范,集中开展技术集成配套、模式展示示范,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一是抓技术集成配套示范。以省级万亩综合示范片为引领,建立党委、政府领导联系粮食生产示范片工作机制,乡镇建立百亩攻关田、区级建立千亩示范方和万亩高产片,打造百亩攻关田50个、千亩示范方30个、万亩高产片1个。开展“五统一、两利用”示范,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机插机抛、统一机械深施肥、统一绿色防控、统一物化技术,充分利用田埂种植大豆、冬闲田种植绿肥,推进水稻整建制高产示范创建。二是抓模式展示示范。开展“稻油”“稻再油”“稻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种植模式示范,力争打造“稻油”示范片8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4个、“稻再油”示范片2个、“稻鸭”示范片2个。推进“三一工程”示范,打造双季优质超级杂交稻、一季超级杂交稻+再生稻等种植模式示范基地。三是抓大户带动示范。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实施规模主体增产行动,开展提单产竞赛活动,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种粮能手,推动经营主体应用新技术,示范带动中小农户创高产,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四)推进绿色农业生产,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推动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一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大力推广翻耕灭蛹、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力争绿色防控面积达55万亩。加强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和新药剂示范推广,实现主要粮食作物化学农药使用强度减少2%以上。大力推广配方肥,统筹推进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多元替代,加强肥料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促进施肥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确保化肥施用量保持“零增长”。二是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健全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体系,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地膜和秧盘等回收处置。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探索可推广、可持续的秸秆有效离田新模式,力争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杜绝秸秆露天焚烧。三是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推广撒施生石灰、镉低积累品种替代、喷施叶面阻控剂等“六改”安全利用措施,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1%以上。严格落实严格管控区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全部退出水稻种植。加大稻谷重金属例行监测,推进稻谷溯源管理,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五)完善生产经营体系,推动粮食提质增效。健全粮食生产经营机制,提升粮食生产质效,稳步增加农民经营净收入。一是进一步推进规模化经营。推进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科学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耕地流转率达80%。鼓励返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工商资本从事粮食适度规模生产,发展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省级、市级、区级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二是进一步推进社会化服务。继续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培育、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持续探索“合伙人”“十代”等社会化服务模式,引导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过程托管等服务,力争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面积达10万亩。三是进一步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依托兰溪粮食产业园,健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发展粮食等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创建省级及以上加工产业园区。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博览会,宣传推介“赫山兰溪大米”品牌,提高“赫山兰溪大米”影响力。

  四、保障措施

  (一)压实工作责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落实三级书记抓粮食生产责任制。健全四级包联机制,建立区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党员包户的包干责任制。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乡镇(相关街道、园区)、到村、到组、到户、到丘块。乡镇(相关街道、园区)要切实扛稳粮食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工作专班,健全书记(镇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制定对村(社区)相关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高位推动粮食生产工作。

  (二)强化政策扶持。全面推进水稻完全成本保险。用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稻谷目标价格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和涉农项目资金,重点支持集中育秧、育秧设施建设、镉低积累品种推广等生产环节,加大对双季稻种植、机插机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应用、社会化服务、秸秆有效离田、科技成果转化、稻油(稻肥)模式、“赫山兰溪大米”粮源基地建设、单产提升行动等补贴力度。其中:①农业部门对早稻集中育秧按大田面积50元/亩进行补贴,其中对机插机抛育秧按大田面积另外增加补贴15元/亩;②农机部门对机插机抛育秧按大田面积早稻25元/亩、中晚稻10元/亩进行补贴;③农机部门对开展机抛机插作业主体按大田面积42元/亩进行补贴;④农业部门对新建育秧设施补贴建设成本50%(中央30%、省级10%、区级10%),不超过补贴上限;⑤农业部门对双季稻种植补贴不低于70元/亩;⑥农业部门对存量非粮化耕地在2024年恢复种粮的补贴300元/亩。

  (三)加强技术服务。区农业农村部门组建技术指导小组,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突出大户联点服务,对200亩以上种粮大户进行“一对一”指导服务,帮助种粮大户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探索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集中育秧面积、粮食以及油菜播种面积和各类补贴资金数据核实,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四)夯实农资保供。建立健全农资应急调度保供机制,实行淡季化肥储备补贴。引导农户提前将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准备到位,鼓励种粮农户互换稻种,确保早稻生产种子用量。扎实开展“湘剑”护农行动,加大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查处力度,坚决打击制售假劣种子、化肥、农药等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五)突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村村响”、自媒体、流动宣传车、广告标语等方式,线上线下宣传粮食生产形势、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抓好粮食生产典型宣传,营造粮食生产良好氛围。加强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弘扬节约光荣风尚,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六)严格督查考核。完善粮食生产考核和督查约谈机制,将粮食生产工作纳入对乡镇(相关街道、园区)的年度绩效考核。严格执行考核奖惩制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的乡镇(相关街道、园区),按完成的早稻面积奖励2元/亩。年度评选区级粮食生产标兵单位3个、先进单位3个,分别按5万元/个、4万元/个的标准进行奖励;对推广机插机抛成效明显的粮食生产示范片评选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7个,分别按5万元/个、4万元/个、3万元/个的标准进行奖励。评选区级种粮标兵(含农机合作社)10名、先进种粮大户(含农机合作社)20名,分别奖励2万元/名、1万元/名(与省市先进不重复奖励);对未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的乡镇(相关街道、园区),取消其年度农业农村工作评先评优资格。对在国家、省、市粮食生产督查检查中,被发现问题并造成不良影响的乡镇(相关街道、园区),视情况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约谈等问责处理。

  附件:赫山区2024年粮食生产任务分配表

  中共益阳市赫山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2024年2月29日             

   附件: 赫山区2024年粮食生产任务分配表.docx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